政府加快推进机构职能转变,5月15日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《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》,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,共计117项。
在基础工业领域,化工、新能源等项目核准权限取消和下放,但涉及钢铁产业不多,即《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》第8条,取消企业投资冷轧项目核准。
同时,有人认为,这次中央政府放宽了地方中小铁矿审批,目录第80条,企业投资除稀土矿山开发项目和已探明工业储量50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铁矿开发项目外的其他矿山开发项目(不含煤矿、铀矿)核准权利,下放省级投资主管部门。其实,这为误读,早在2004年中央政府就确立了地方政府自主审批5000万吨以下的中小铁矿。
政府延续鼓励钢铁产业升级
如何来解读这次政策调整?其中,取消投资冷轧项目审批,这是政府延续鼓励钢铁产业升级政策。目前来看,会对建设及筹建中的沿海钢铁工业基地审批形成影响,简化了冷轧项目申请。不过,沿海钢铁基地的核准难点,不在轧钢,而在炼钢,以长流程炼钢为主的沿海钢铁基地,炼钢产能依然需要国家层面核准。
无法回避事实是,即便在政府管控时期,钢厂未批先建,纷纷上马冷轧项目,我国冷轧板材市场高度饱和。2004年~2011年,这7年间,冷轧项目的主要产品――冷轧薄板产量年均增长达到21.3%。到了2012年,我国冷轧薄板产量2561.8万吨,同比增长7.2%。从这一点看,我国钢铁项目审批已经失去作用,没能成为钢铁产能增长的防波堤。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连续4年全球第一产销量,2012年汽车产量1927.18万辆,是日本汽车产量的两倍。同时,家电产量居于世界第一,冰箱、空调等大批商品的产量占据全球首位。
颇具讽刺的是,即便政府取消冷轧项目核准,但未来冷轧产能也不会大幅增长。汽车、家电领域的告别了高增长,钢铁投资整体降温,冷轧吸引力大幅下降。以冷轧板材龙头企业宝钢为例,其主打产品冷轧板卷(SPCC)在2013年5月份执行价格为4886元/吨,比同期的热卷(SPHC)价格尚便宜110元/吨。而在2010年7月份,宝钢的冷卷价格比热轧高出七八百元。
高耗能行业审批趋严
这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中,没有实质涉及钢铁产业,表明中央政府对高污染、高耗能行业审批趋严。
十多年来,中国钢铁产能从2000年的1亿多吨,扩张到2012年的9.7亿吨,钢铁行业野蛮生长。同时,中国钢铁行业仍处于炼狱中。中钢协公布,今年一季度,全行业虽有近25亿元的利润,但收入利润率却降到了0.9%,这对于拥有4.3万亿元资产的行业来讲,基本可以忽略。
审批没能挡住如潮水般增长的钢铁产能。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GDP观念影响下,各地钢铁厂扩产。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庞大,生产流程长,物料运输等方面,都需要地方政府的许可和支持,这导致了大量黑户企业的存在。
进入2013年,中国经济低速增长,钢铁等原料工业过剩,现在也是淘汰过剩产能,特别是落后产能的较好时机。现在,地方政府即便要力推钢厂,心有余而力不足,随着银行信贷转向,钢铁企业经营步履维艰,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并不看好,行业政策收紧,地方政府割肉的疼痛感要小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