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榆林、内蒙古鄂尔多斯、山西朔州,这里是中国的“煤炭金三角”。
2013年,这一区域的煤炭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近1/3,成为我国“工业粮食”的“主产区”。
煤炭行业的“黄金十年”,也是“煤炭金三角”的“黄金十年”。这里,因煤而兴。
这里曾创造出神话般的GDP增速,这里曾喊出“人均GDP超过香港”的豪言壮语;这里的一座城市,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曾高达1500亿元;这里的一个县城,曾经在全国率先推行全民免费医疗;这里曾经“家家房地产,户户典当行”;这里曾诞生了1万多名亿万富豪,这里的车展单日销售金额曾高达近亿元……
然而,随着煤炭行业的持续低迷,这里似乎也迅速“因煤而衰”:经济降速、企业停产、外来人口剧减、民企资金链趋紧、服务业萧条、巨量民间财富严重缩水……
“煤炭金三角”,开始步入“铁锈地带”?
《中国经济周刊》 记者 韩文 朱日岭 王群 任重︱陕西榆林、内蒙古鄂尔多斯、山西朔州报道
陕西榆林、内蒙古鄂尔多斯、山西朔州——在中国的版图上,这是一个横亘黄河的三角形,也是中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“金三角”地区(下称“煤炭金三角”)。
2013年,鄂尔多斯、榆林、朔州三市的煤炭产量分别达到5.76亿吨、3.39亿吨、2.20亿吨,位居中国产煤市前三位。加上“煤炭金三角”腹地属河东煤田的山西省忻州市河曲、保德等县,这一区域的煤炭产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近1/3,成为我国“工业粮食”的“主产区”。
2003年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6年后,在“电煤告急”的背景下,中国煤炭行业度过“冰河期”,快速复苏。一直持续到2012年下半年的这轮行情,被业内称为煤炭行业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10年里,坐落在中国最大煤田“神府东胜煤田”(核心区域位于榆林市神木县、府谷县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)的鄂尔多斯与榆林,因煤而兴,富甲全国,分别被冠以“东方迪拜”、“中国科威特”之称。